劳动最光荣!我市5人获国家级表彰
来源:bob的网址是多少
发布时间:2025-04-30 19:41:53
路平(女)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主任
从事航空事业12年来,解决了多项国产飞机、发动机加工制造难题。完成8项高温大流量典型产品的装配检测技术和模拟战机、发动机工作工况的4型产品联合调试技术,完成创新改善130余项、技术革新4项次,每年创效1亿元以上,成果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带领班组实现某发动机防冰系统产品单月交付提升5倍以上,获2023年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“精益数字化赛道最具人气奖”。在解决某超高精度电控伺服控制阀零件的研制过程中,分解、比对150余次,形成调试记录400余条,成功完成工艺可靠、控制精度高的研制件。填补了技术上的空白。他主导的更高精度的有限转角式伺服控制阀再次攻关成功,完成单件30万次寿命试验考核。作为“郑建文劳模创新工作室”领衔人,2021-2024年完成创新课题 项,开展科研攻关、批产交付等各类立功竞赛70余次。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50余次,解决产线余项,本人完成重点创新改善35项,申报专利6项。积极践行高师带徒,潜心培养,无私传授,多年来带徒20余人,被授予“金牌导师”。
专注研发创造。他持续工作在装配生产第一线,刻苦钻研机械钳工装配知识和装配技巧,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技术工。热情参加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改进,其中有2种产品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,2种产品获河南省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成果。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、新产品改进等产品6个型号。参与公司以合理化建议为主体的“五小”活动,“一种不规则轴类零件的夹紧机构”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。
聚焦工艺创新。他总结并推行的双端面设备流水作业装配模式,提高了产品装配效率和质量。严格执行现场“5S”管理要求,加强班组建设,带领小组累计装配机床203台,创造产值6100余万元,装配计划完成率达到100%,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%。
带头示范引领。他带领班组勇担公司重任。近三年来,他签订“师带徒协议书”8份,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,目前这些徒弟正慢慢成长为公司装配骨干力量,组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,并成为企业优秀标杆班组。
坚持技术专研,助力国家重点项目。他始终专注双梁桥门式起重机生产研发制造,以研发大吨位、智能化起重机为核心,精心钻研各项关键技术,承担了一系列公司重大技术攻关和生产项目,生产的各类起重机产品服务于宝武、中铁、中冶、中核、中航等国家重点工程领域。
坚持攻坚克难,智造精品勇担重任。在河钢240吨四梁铸造起重机、郎溪鸿泰250吨四梁铸造起重机及宝钢等重点项目中,面对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、制造精度高、工期短情况,他严守质量关,推进公司大项目的生产进度。每一台产品交付后,现场运行良好,获得了客户一致好评。
坚持创新驱动,独具匠心智造精品。他践行“精益+”质量提升模式,发挥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,一直在优化生产组织和运行效率,曾7天完成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125吨双梁桥式铸造吊,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40吨四梁铸造吊小车等国家重点项目产品生产制造。他参与研发制造的《一种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》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表彰,参与的《提高旋转小车道轨折弯产量》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。
潜心科研,勇于创新。她牵头新乡市民生工程建设项目—肠癌早筛,4个月完成2.5万例。率先开启细胞、细菌治疗恶性肿瘤等前沿研究。牵头全国26家基层医院乳腺癌研究,成果6次登上国际舞台。成功构建食管鳞癌安罗替尼耐药细胞系并获专利,承担国际国内临床研究100余项、发表论文50余篇。
医术精湛,妙手仁心。她从医31年,始终坚守临床一线,以高尚医德和精湛技术赢得患者广泛好评和同行高度认可。即便自己身患乳腺癌,也未曾停下脚步。带领团队,每年为2万余名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救治。组建多个MDT团队,免费服务千余名患者。
坚守初心,教书育人。在全国率先开展《肿瘤学临床研究》课程,参编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中英文版《肿瘤学概论》、执笔县域乳腺癌、肺癌指南、参编CACA指南、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。每年培养博士、硕士3~5名,培育基层医生上千名,为肿瘤防治培养更多新生力量。
扎根基层,乐于奉献。她牵头组建“路平志愿服务队”,短短2个月,志愿者达500多人,服务超1500小时。带领女专家服务多行业女职工千余名。举行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,线万人次。
近40年来,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,坚持耕耘在小麦优良品种培育及应用第一线,取得了业内公认的突出成就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他作为第二育种人培育的矮抗58连续6年成为河南及黄淮南部麦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,2005年至2021年累计推广3亿多亩,增产小麦160多亿公斤,增产效益300多亿元,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他主持培育推广的百农207,是近十年全国三大小品种之一,2014年至2022年累计推广1.1681亿亩,增产小麦26.9亿公斤,增产及减灾效益达138.84亿元,202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2022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,在2022年2月2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受到科技部王志刚部长表扬。近年来,又主持培育出百农307、百农607、百农697等突破性品种,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誉为最具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育种人之一。
为了团队可持续发展,他把3000多万元科技成果转化经费奖励全部用于科研投入。